close
最近想幫女友買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那天在百貨公司看到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覺得平價、高質感,奢華外型、無與倫比!,回家上網查了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推薦,評比,開箱文,報價,價格,比較,那裡買便宜!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曾在momo購物網圖書產品類造成搶購熱潮,成為當下網友們的最愛。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到貨的速度還滿快的,一拿到之後覺得獨一無二、物超所值拉!。商品網址如下: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
商品網址: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3121213&memid=6000007496&cid=apuad&oid=1&osm=league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早就是暢銷的明星商品,還沒有用過的這邊介紹一下,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吸引我的最大因素,除了好用之外,我覺得它的CP值高到破錶了呀!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更多詳細的資訊這邊請: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Amazon讀者★★★★★評鑑
1500年前通行羅馬帝國的拉丁文,竟然變成一種死亡語言?
但又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們窮經皓首也要重拾它往日的榮光?
拉丁文是西方知識文明的起源,也與現今西方各國語言有著極深的關聯。但如同全球化使現今多數語言日漸消失,1500年前在羅馬帝國傳布歐洲各地的拉丁文,隨著中世紀以後各民族國家與地方語言的崛起,卻漸漸地衰弱,甚至在口語上成為一種「死亡」的語言。
可是,即便成為一種「死亡」的語言,拉丁文在近代西方的學校與教會中卻占有主導地位,成為傳遞知識的主要工具。學童花費大量時間與血淚學習拉丁文,但面對曲折的文法與無法和口語結合等困境,使得理想與現實產生差距,學生往往無法達到師長期許的標準。即便如此,對人們而言,拉丁文卻仍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究竟,拉丁文在西方文明代表何種意義?
由於拉丁文是羅馬帝國的語言,具有古老性與普遍性。在義大利,當內外交戰之際,作為曾支配世界的文化遺產,拉丁文也成為人們緬懷過去榮光的象徵。此外,拉丁文所具有的普遍性,使其擁有中立的性質而不被任一民族國家所獨有,例如,比起法語,英國人或許更願意使用拉丁文作為外交語言,這便是英國人不願低法國人一等的心態。於是,到了二十世紀,當拉丁文正式從學校與教會中「除名」後,仍有一些建議恢復拉丁文作為國際語言的聲音。
本書作者為文化史專家,透過三段式論述--證明拉丁文的存在、說明人們如何使用,以及拉丁文具有的符號意義等,企圖讓讀者更貼近理解這個即便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漸漸不再重要,但對西方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語文。而這也將是讀者理解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經典復刻版]新增1000多條中外文名詞對照表
【一致好評】
◎李若庸(台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王芝芝(輔大歷史系兼任教授)
◎李有成(中研院歐美所特聘研究員)
◎周惠民(政大歷史系教授)
◎林美香(政大歷史系副教授)
◎翁嘉聲(成大歷史系教授)
◎張淑英(台大外文系教授)
◎張淑勤(前輔大歷史系副教授)
◎楊肅獻(台大歷史系教授)
目錄
推薦序 一部拉丁文的文化史李若庸
導論 為什麼拉丁文能存活如此長的時間?
第一部歐洲的符號
第一章 拉丁文的搖籃:學校
第二章 拉丁文的堡壘:教會
第三章 拉丁文的學術成就
第四章 熟悉的世界
第二部能力與表現
引言
第五章 書面語
第六章 口語
第三部拉丁文的寓意
引言
第七章 培育全人
第八章 階級畫分
第九章 說和掩蓋的權力
第十章 萬國的懷古幽情
結論
導讀
本書可被視為拉丁文文化史的第二部。它採取的時間斷限是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降,到一九六○年代法國廢止拉丁文在學校與教會中的使用為止。如果將拉丁文在羅馬帝國時代興起,到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面臨挑戰,視為拉丁文發展史的第一階段,那麼作者瓦克所討論的便是,十六到二十世紀,這個拉丁文發展的第二階段的盛衰興廢。瓦克處理的是這個命題:拉丁文在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已經是「死亡」的語言;人們不再使用它來溝通,也不透過它來理解古典作品,它只是少數學者的專利。這樣一個不具實用功能的語言,為何仍在西方社會享有的崇高地位?
瓦克的回答是:拉丁文或許不再實用,但它仍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它被認為是博雅教育、人文教育、心智教育、思維教育,乃至於品格教育的基礎。而這些功能,便是拉丁文能在西方的教育與教會系統中,繼續生存的原因。瓦克告訴我們,拉丁文在二十世紀走入歷史,從它最後的據點--學校與教會--撤退下來。不過這不是因為拉丁文喪失了上述的功能,而是因為它與二十世紀的時代潮流相悖逆:拉丁文自始至終便是一種「菁英的語言」,只有少數的菁英階級才能夠使用。它的「菁英特質」,讓它淹沒在二十世紀這個強調民主化與普羅社會的時代潮流之中。本書的最大貢獻在於告訴讀者,拉丁文於十六世紀以後的命運。方言(文學)的興起,取代了拉丁文原本的獨尊地位。這個西方社會重要的文化變遷,一直得到學界深刻的關注。但在此之後拉丁文的命運如何?人們甚少提及。所謂的「拉丁文問題」,彷彿已在方言(文學)興起之後,獲得「完全的解決」。作者告訴我們,拉丁文並沒有消失,甚至,它一直在西方社會享有一席之地!
此外,瓦克的這本書還證明:語言的存在與傳布與否,並非取決於語言本身的優雅粗俗,而是受制於它所身處的時代。拉丁文的普及,歸功於羅馬帝國的強盛。羅馬帝國衰亡後,拉丁文因為是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而延續其重要性。宗教改革後,基督教世界分裂為數個勢力,拉丁文面臨方言文化的挑戰。不過,拉丁文憑藉其優越的教育功能,持續在西方社會發揮深刻的影響。
拉丁文雖然是種古老的語言,但拉丁文的文化史卻與今日的世界息息相關,因為語言從來就不只是溝通工具,它亦是國家實力的展現。一種語言得以成為所謂的「國際語言」,是因為它的使用者擁有不容忽視的國際影響力。拉丁文曾是西方世界最為普及的語言,因為它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 ││ 羅馬人 ││ 的語言,是帝國境內唯一的「普通話」。英語之所以成為今日人人熱中學習的國際語言,因為它是十九世紀創造大英帝國的不列顛民族的語言,也是二十世紀美利堅帝國的官方語言。近年來,中文熱風潮湧現,這也與中國在本世紀的崛起息息相關。語言與時代密不可分。任何一種語言的興衰,都反映著大環境的變遷;國際語言尤其如此。優美的語言,不必然長存,但優勢的語言,必定廣布。這便是語言的特色,也是這本《拉丁文帝國》所能提供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為什麼拉丁文能存活如此長的時間?
「今日觀眾對終日講西塞羅式語言的馬拉泰斯塔、成天向耶穌祈禱的阿葛妮絲女修院院長能有什麼理解?他們說的是一種死語言。」法國作家蒙泰朗面對這種不了解,而被迫一點一點刪去劇作《馬拉泰斯塔》首稿中許多拉丁文語錄時,寫下這段話。這些塗塗改改的「槓槓」,充分顯示出當今世界和古典文化之間決裂的程度,其中最明顯的象徵,就是對拉丁文(「一個大多數人不懂的語言」)愈來愈一無所知。面對這個事實,有人可能感到絕望因而擺出「最後的羅馬人」的高姿態,或者陷入懷古幽情,夢想復興拉丁語詩人維吉爾的世界。也有人可能把拉丁文視為「歷史編纂的題材」,以這種名義研究它:說不定現在研究起來還比較容易,因為只求實利的障礙已不存在。當各地方言在天主教會盛行,學校中「拉丁文的問題」也因其他許多更迫切的事而閒置時,坊間應有一本既不陷於辯護,也不陷於抨擊的書籍,也就是說,一本堅決基於史實的著作。
本書的起源,和先前已有的著作一樣,是對近代西方國家的「拉丁文面向」的覺醒。當歷史學家普遍強調各地方言的展現,以及透過它們可以區分國家、建立民族時,我個人對文學界的研究卻揭示另一項事實:有一個知識統一的歐洲,直到相當早期的年代,知識都以拉丁文發表。但若和這古老的語言在學校和教會中長期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相比,請恕我冒昧地說,這實在沒什麼大不了。在學校和教會,童年的回憶一一湧現,令人想起就在不久前,拉丁文陪伴人們生活的時光。然而,歷史文獻對這一切著墨不多。講白一點,精確且散布各處的史學研究的確很多,但對西方這段漫長的拉丁文往事,卻沒有任何交代。甚至對那最終概括一切疑問的問題,也沒有提供任何答案:為什麼當各地方言得到認可,終於決定了拉丁文的命運時,這個語言依然屹立不搖,甚至有人說是一種專制?現代拉丁文研究提供了數量可觀的參考書目,使這個問題更具正當性。這份書目讓人想起文藝復興後不久到至少十七世紀期間大量充滿生命力的拉丁文作品,並以最高程度顯示這個古代語言的優勢,以及世人如何透過它將各種文風、體裁和形式化為己有。儘管如此,這份書目卻幾乎沒有提供回答上述問題的材料,還讓人隱約看到一個過了十七世紀就逐漸停止以拉丁文創作的世界。再說,誠如思想史再三證實,雖然大家對古代著作依然興趣濃厚,而一些最「現代化」的哲學家和作家,也仍繼續與古代偉大作家的作品有著豐富的交流,西塞羅、李維、呂克里修斯、塞內加和其他「古典作家」的作品,卻日益以各地方言譯本的形式出版。也許是因為除了一小群專家外,還有人在閱讀這些作品:「譯文時代」(套句馬丁形容十七世紀中葉巴黎出版趨勢的話)並非一時流行,而是堅決與市場的供應相符。儘管如此,拉丁文這個世人幾乎不寫,也愈來愈少閱讀的語言依然前程似錦;在往後的三個世紀期間,它賦予西方世界濃厚的色彩,以致「接觸拉丁文」總在人心中激發熱情,與人對這個語言的認識不成比例。這些反應讓人產生一個疑問:現代西方國家的「拉丁文問題」是否純粹是語言學問題,應單就能力與表現來說明即可?它難道不涉及更複雜的範疇(指環繞在當代人賦予該語言的地位周圍的事物)?若是如此,拉丁文的權威和歷久不衰,或許不是得自它說了什麼或能說什麼,而是來自它蘊藏的涵義。
以上是本書的中心論述。因此,本書不是什麼百科全書:它不是無事不談或至少每件事都提一下,好比詳述拉丁文的命運在歐洲各國如何發展,列出拉丁文出版品的活版印刷細節,描述幾世紀以來,用來把拉丁文塞進孩子腦袋裡的教學法是如何千變萬化。我想寫的,是近代拉丁語文化史,其中描述、分析世人如何使用拉丁文,針對這個語言談了些什麼,以及支持這些用法和看法的決心與策略。為達到這個目標,我蒐集了本身就是一項證明的歷史檔案:拉丁文於近代西方國家的存在證明。這個大量存在源自學校(傑出的「拉丁區」)、天主教會(「拉丁文的堡壘」)和所謂的Respublica litteraria(「文學界」);想到無處不在的拉丁文,儘管有相異性,終究建立了一個眾人熟悉的世界,我甚至要說那是一種「浸透」。這是本書第一部的宗旨。針對這點,我們不禁要問(幾乎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或許是怕聽到答案),學童、學者、教會人士對拉丁文究竟有多少認識:他們的能力達到什麼程度?拉丁文說得如何?寫得又如何?對這些表現的研究占了本書第二部,可說是第一部的反證。兩相對照帶領我們在第三階段改變觀點,接受當代人士的見解:不僅把拉丁文當作一種用來說、寫的語言,而且視它為一個有其他用途的工具,一個被賦予其他意義的符號。如此,我們才算完成完整的研究,因為拉丁文在近代社會中的大量存在,取決於世人怎麼使用它,而這些用法已賦予西方世界一個拉丁文色彩??直到非常接近我們的時代,社會開始用其他方式說、做同樣的事。屆時,世界就會失去這個色彩,和拉丁文結束關係(至少和我筆下的這個拉丁文結束關係)。最後,請容我稍加詳述本書如何設定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以十六至二十世紀為年限是必然的:前者的參照點是,古典拉丁文隨著文藝復興被引進學校,以及天特大公會議(簡稱天特會議)決議選定拉丁文做為禮儀語言*。至於後者,則參考我們這個時代「正式」終止學校和天主教會使用拉丁文而採取的措施。不過,這種畫分仍是折衷辦法:例如,在年表的一端,當義大利人文學者維羅納的學生已非常熟練拉丁文時,北歐國家和他們同屆的同學卻仍是「蠻族」;年表的另一端,同樣在義大利,有人自一九三○年代起,興起一股名實相副的「泛拉丁語風」(panlatinisme),然而比這更早十年,布爾什維克突然取消俄羅斯教學中的拉丁文課程。無論如何,有一個長約五個世紀的大時代,在拉丁文的影響下似乎有著不容置疑的統一性,而且適用於西方世界(我們探究的區域)的絕大部分地區。這個區域涵蓋甚廣,確切地說,從俄羅斯到美國都包含在內。這種跨國觀點是絕對必要的,因為我們探討的是一個普世性的語言,而與天主教會(也就是字面上的普世教會)有關的事必定超越國界。但這不表示每一個國家的事我都談(前面說過百科全書的方法不適用於本書),而是我選了既能使整體前後一致,又能代表所提出的問題和因應之道的材料和情況(雖然這麼做沒有比較容易)。要想一覽無遺地看到一個跨越大時代的廣大空間,一定得採取「鳥瞰」的方式。如此我們的目光才不會被突出的地方情勢和特殊事件吸引,而是抓住有意義的整體,並透過它們,領會持續的實踐和論述是如何使拉丁文的問題成為近代西方的文化問題。
四年來,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幫助,很高興在此對所有促成本書的人致謝:熱心接待我的機構──德國沃爾芬比特爾的赫奧古斯都圖書館、德國法史使命館、哥丁根的馬克斯?普朗克歷史研究所、柏林科技學院,以及提醒我注意或幫助我取得一些文獻的同事和朋友。所有樂於討論本書並把觀察所得與我分享的人,使我受惠良多:謹向克莉絲丁、弗朗索瓦、蓋洛、葛利尼、格拉頓、內弗、佩庫、塞內夏、拉農、羅薩、羅須、舒隆邦、塞可、史密斯、絮皮歐、史都佛、泰登及達維斯,致上最深的謝意。特別感謝包特利,他不但指點我,還同意將本書列為他指導的叢書予以出版。最後,我要把本書的潤飾和編輯全歸功於安德森,他是第一位讀者和評論者:願他完全感受到我在此為他的耐心、慷慨和真誠,衷心感謝他。
商品訊息簡述: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推薦,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討論,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比較評比,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開箱文,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部落客
DCF065E511852169
商品網址: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3121213&memid=6000007496&cid=apuad&oid=1&osm=league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早就是暢銷的明星商品,還沒有用過的這邊介紹一下,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吸引我的最大因素,除了好用之外,我覺得它的CP值高到破錶了呀!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更多詳細的資訊這邊請:
商品訊息功能:
- 品號:3121213
- 作者:瓦克
- 出版社:貓頭鷹
- 出版日期:2015-01-15
商品訊息描述:
◆Amazon讀者★★★★★評鑑
1500年前通行羅馬帝國的拉丁文,竟然變成一種死亡語言?
但又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們窮經皓首也要重拾它往日的榮光?
拉丁文是西方知識文明的起源,也與現今西方各國語言有著極深的關聯。但如同全球化使現今多數語言日漸消失,1500年前在羅馬帝國傳布歐洲各地的拉丁文,隨著中世紀以後各民族國家與地方語言的崛起,卻漸漸地衰弱,甚至在口語上成為一種「死亡」的語言。
可是,即便成為一種「死亡」的語言,拉丁文在近代西方的學校與教會中卻占有主導地位,成為傳遞知識的主要工具。學童花費大量時間與血淚學習拉丁文,但面對曲折的文法與無法和口語結合等困境,使得理想與現實產生差距,學生往往無法達到師長期許的標準。即便如此,對人們而言,拉丁文卻仍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究竟,拉丁文在西方文明代表何種意義?
由於拉丁文是羅馬帝國的語言,具有古老性與普遍性。在義大利,當內外交戰之際,作為曾支配世界的文化遺產,拉丁文也成為人們緬懷過去榮光的象徵。此外,拉丁文所具有的普遍性,使其擁有中立的性質而不被任一民族國家所獨有,例如,比起法語,英國人或許更願意使用拉丁文作為外交語言,這便是英國人不願低法國人一等的心態。於是,到了二十世紀,當拉丁文正式從學校與教會中「除名」後,仍有一些建議恢復拉丁文作為國際語言的聲音。
本書作者為文化史專家,透過三段式論述--證明拉丁文的存在、說明人們如何使用,以及拉丁文具有的符號意義等,企圖讓讀者更貼近理解這個即便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漸漸不再重要,但對西方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語文。而這也將是讀者理解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經典復刻版]新增1000多條中外文名詞對照表
【一致好評】
◎李若庸(台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王芝芝(輔大歷史系兼任教授)
◎李有成(中研院歐美所特聘研究員)
◎周惠民(政大歷史系教授)
◎林美香(政大歷史系副教授)
◎翁嘉聲(成大歷史系教授)
◎張淑英(台大外文系教授)
◎張淑勤(前輔大歷史系副教授)
◎楊肅獻(台大歷史系教授)
目錄
推薦序 一部拉丁文的文化史李若庸
導論 為什麼拉丁文能存活如此長的時間?
第一部歐洲的符號
第一章 拉丁文的搖籃:學校
第二章 拉丁文的堡壘:教會
第三章 拉丁文的學術成就
第四章 熟悉的世界
第二部能力與表現
引言
第五章 書面語
第六章 口語
第三部拉丁文的寓意
引言
第七章 培育全人
第八章 階級畫分
第九章 說和掩蓋的權力
第十章 萬國的懷古幽情
結論
導讀
本書可被視為拉丁文文化史的第二部。它採取的時間斷限是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降,到一九六○年代法國廢止拉丁文在學校與教會中的使用為止。如果將拉丁文在羅馬帝國時代興起,到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面臨挑戰,視為拉丁文發展史的第一階段,那麼作者瓦克所討論的便是,十六到二十世紀,這個拉丁文發展的第二階段的盛衰興廢。瓦克處理的是這個命題:拉丁文在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已經是「死亡」的語言;人們不再使用它來溝通,也不透過它來理解古典作品,它只是少數學者的專利。這樣一個不具實用功能的語言,為何仍在西方社會享有的崇高地位?
瓦克的回答是:拉丁文或許不再實用,但它仍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它被認為是博雅教育、人文教育、心智教育、思維教育,乃至於品格教育的基礎。而這些功能,便是拉丁文能在西方的教育與教會系統中,繼續生存的原因。瓦克告訴我們,拉丁文在二十世紀走入歷史,從它最後的據點--學校與教會--撤退下來。不過這不是因為拉丁文喪失了上述的功能,而是因為它與二十世紀的時代潮流相悖逆:拉丁文自始至終便是一種「菁英的語言」,只有少數的菁英階級才能夠使用。它的「菁英特質」,讓它淹沒在二十世紀這個強調民主化與普羅社會的時代潮流之中。本書的最大貢獻在於告訴讀者,拉丁文於十六世紀以後的命運。方言(文學)的興起,取代了拉丁文原本的獨尊地位。這個西方社會重要的文化變遷,一直得到學界深刻的關注。但在此之後拉丁文的命運如何?人們甚少提及。所謂的「拉丁文問題」,彷彿已在方言(文學)興起之後,獲得「完全的解決」。作者告訴我們,拉丁文並沒有消失,甚至,它一直在西方社會享有一席之地!
此外,瓦克的這本書還證明:語言的存在與傳布與否,並非取決於語言本身的優雅粗俗,而是受制於它所身處的時代。拉丁文的普及,歸功於羅馬帝國的強盛。羅馬帝國衰亡後,拉丁文因為是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而延續其重要性。宗教改革後,基督教世界分裂為數個勢力,拉丁文面臨方言文化的挑戰。不過,拉丁文憑藉其優越的教育功能,持續在西方社會發揮深刻的影響。
拉丁文雖然是種古老的語言,但拉丁文的文化史卻與今日的世界息息相關,因為語言從來就不只是溝通工具,它亦是國家實力的展現。一種語言得以成為所謂的「國際語言」,是因為它的使用者擁有不容忽視的國際影響力。拉丁文曾是西方世界最為普及的語言,因為它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 ││ 羅馬人 ││ 的語言,是帝國境內唯一的「普通話」。英語之所以成為今日人人熱中學習的國際語言,因為它是十九世紀創造大英帝國的不列顛民族的語言,也是二十世紀美利堅帝國的官方語言。近年來,中文熱風潮湧現,這也與中國在本世紀的崛起息息相關。語言與時代密不可分。任何一種語言的興衰,都反映著大環境的變遷;國際語言尤其如此。優美的語言,不必然長存,但優勢的語言,必定廣布。這便是語言的特色,也是這本《拉丁文帝國》所能提供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為什麼拉丁文能存活如此長的時間?
「今日觀眾對終日講西塞羅式語言的馬拉泰斯塔、成天向耶穌祈禱的阿葛妮絲女修院院長能有什麼理解?他們說的是一種死語言。」法國作家蒙泰朗面對這種不了解,而被迫一點一點刪去劇作《馬拉泰斯塔》首稿中許多拉丁文語錄時,寫下這段話。這些塗塗改改的「槓槓」,充分顯示出當今世界和古典文化之間決裂的程度,其中最明顯的象徵,就是對拉丁文(「一個大多數人不懂的語言」)愈來愈一無所知。面對這個事實,有人可能感到絕望因而擺出「最後的羅馬人」的高姿態,或者陷入懷古幽情,夢想復興拉丁語詩人維吉爾的世界。也有人可能把拉丁文視為「歷史編纂的題材」,以這種名義研究它:說不定現在研究起來還比較容易,因為只求實利的障礙已不存在。當各地方言在天主教會盛行,學校中「拉丁文的問題」也因其他許多更迫切的事而閒置時,坊間應有一本既不陷於辯護,也不陷於抨擊的書籍,也就是說,一本堅決基於史實的著作。
本書的起源,和先前已有的著作一樣,是對近代西方國家的「拉丁文面向」的覺醒。當歷史學家普遍強調各地方言的展現,以及透過它們可以區分國家、建立民族時,我個人對文學界的研究卻揭示另一項事實:有一個知識統一的歐洲,直到相當早期的年代,知識都以拉丁文發表。但若和這古老的語言在學校和教會中長期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相比,請恕我冒昧地說,這實在沒什麼大不了。在學校和教會,童年的回憶一一湧現,令人想起就在不久前,拉丁文陪伴人們生活的時光。然而,歷史文獻對這一切著墨不多。講白一點,精確且散布各處的史學研究的確很多,但對西方這段漫長的拉丁文往事,卻沒有任何交代。甚至對那最終概括一切疑問的問題,也沒有提供任何答案:為什麼當各地方言得到認可,終於決定了拉丁文的命運時,這個語言依然屹立不搖,甚至有人說是一種專制?現代拉丁文研究提供了數量可觀的參考書目,使這個問題更具正當性。這份書目讓人想起文藝復興後不久到至少十七世紀期間大量充滿生命力的拉丁文作品,並以最高程度顯示這個古代語言的優勢,以及世人如何透過它將各種文風、體裁和形式化為己有。儘管如此,這份書目卻幾乎沒有提供回答上述問題的材料,還讓人隱約看到一個過了十七世紀就逐漸停止以拉丁文創作的世界。再說,誠如思想史再三證實,雖然大家對古代著作依然興趣濃厚,而一些最「現代化」的哲學家和作家,也仍繼續與古代偉大作家的作品有著豐富的交流,西塞羅、李維、呂克里修斯、塞內加和其他「古典作家」的作品,卻日益以各地方言譯本的形式出版。也許是因為除了一小群專家外,還有人在閱讀這些作品:「譯文時代」(套句馬丁形容十七世紀中葉巴黎出版趨勢的話)並非一時流行,而是堅決與市場的供應相符。儘管如此,拉丁文這個世人幾乎不寫,也愈來愈少閱讀的語言依然前程似錦;在往後的三個世紀期間,它賦予西方世界濃厚的色彩,以致「接觸拉丁文」總在人心中激發熱情,與人對這個語言的認識不成比例。這些反應讓人產生一個疑問:現代西方國家的「拉丁文問題」是否純粹是語言學問題,應單就能力與表現來說明即可?它難道不涉及更複雜的範疇(指環繞在當代人賦予該語言的地位周圍的事物)?若是如此,拉丁文的權威和歷久不衰,或許不是得自它說了什麼或能說什麼,而是來自它蘊藏的涵義。
以上是本書的中心論述。因此,本書不是什麼百科全書:它不是無事不談或至少每件事都提一下,好比詳述拉丁文的命運在歐洲各國如何發展,列出拉丁文出版品的活版印刷細節,描述幾世紀以來,用來把拉丁文塞進孩子腦袋裡的教學法是如何千變萬化。我想寫的,是近代拉丁語文化史,其中描述、分析世人如何使用拉丁文,針對這個語言談了些什麼,以及支持這些用法和看法的決心與策略。為達到這個目標,我蒐集了本身就是一項證明的歷史檔案:拉丁文於近代西方國家的存在證明。這個大量存在源自學校(傑出的「拉丁區」)、天主教會(「拉丁文的堡壘」)和所謂的Respublica litteraria(「文學界」);想到無處不在的拉丁文,儘管有相異性,終究建立了一個眾人熟悉的世界,我甚至要說那是一種「浸透」。這是本書第一部的宗旨。針對這點,我們不禁要問(幾乎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或許是怕聽到答案),學童、學者、教會人士對拉丁文究竟有多少認識:他們的能力達到什麼程度?拉丁文說得如何?寫得又如何?對這些表現的研究占了本書第二部,可說是第一部的反證。兩相對照帶領我們在第三階段改變觀點,接受當代人士的見解:不僅把拉丁文當作一種用來說、寫的語言,而且視它為一個有其他用途的工具,一個被賦予其他意義的符號。如此,我們才算完成完整的研究,因為拉丁文在近代社會中的大量存在,取決於世人怎麼使用它,而這些用法已賦予西方世界一個拉丁文色彩??直到非常接近我們的時代,社會開始用其他方式說、做同樣的事。屆時,世界就會失去這個色彩,和拉丁文結束關係(至少和我筆下的這個拉丁文結束關係)。最後,請容我稍加詳述本書如何設定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以十六至二十世紀為年限是必然的:前者的參照點是,古典拉丁文隨著文藝復興被引進學校,以及天特大公會議(簡稱天特會議)決議選定拉丁文做為禮儀語言*。至於後者,則參考我們這個時代「正式」終止學校和天主教會使用拉丁文而採取的措施。不過,這種畫分仍是折衷辦法:例如,在年表的一端,當義大利人文學者維羅納的學生已非常熟練拉丁文時,北歐國家和他們同屆的同學卻仍是「蠻族」;年表的另一端,同樣在義大利,有人自一九三○年代起,興起一股名實相副的「泛拉丁語風」(panlatinisme),然而比這更早十年,布爾什維克突然取消俄羅斯教學中的拉丁文課程。無論如何,有一個長約五個世紀的大時代,在拉丁文的影響下似乎有著不容置疑的統一性,而且適用於西方世界(我們探究的區域)的絕大部分地區。這個區域涵蓋甚廣,確切地說,從俄羅斯到美國都包含在內。這種跨國觀點是絕對必要的,因為我們探討的是一個普世性的語言,而與天主教會(也就是字面上的普世教會)有關的事必定超越國界。但這不表示每一個國家的事我都談(前面說過百科全書的方法不適用於本書),而是我選了既能使整體前後一致,又能代表所提出的問題和因應之道的材料和情況(雖然這麼做沒有比較容易)。要想一覽無遺地看到一個跨越大時代的廣大空間,一定得採取「鳥瞰」的方式。如此我們的目光才不會被突出的地方情勢和特殊事件吸引,而是抓住有意義的整體,並透過它們,領會持續的實踐和論述是如何使拉丁文的問題成為近代西方的文化問題。
四年來,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幫助,很高興在此對所有促成本書的人致謝:熱心接待我的機構──德國沃爾芬比特爾的赫奧古斯都圖書館、德國法史使命館、哥丁根的馬克斯?普朗克歷史研究所、柏林科技學院,以及提醒我注意或幫助我取得一些文獻的同事和朋友。所有樂於討論本書並把觀察所得與我分享的人,使我受惠良多:謹向克莉絲丁、弗朗索瓦、蓋洛、葛利尼、格拉頓、內弗、佩庫、塞內夏、拉農、羅薩、羅須、舒隆邦、塞可、史密斯、絮皮歐、史都佛、泰登及達維斯,致上最深的謝意。特別感謝包特利,他不但指點我,還同意將本書列為他指導的叢書予以出版。最後,我要把本書的潤飾和編輯全歸功於安德森,他是第一位讀者和評論者:願他完全感受到我在此為他的耐心、慷慨和真誠,衷心感謝他。
商品訊息簡述:
作者:瓦克
譯者:陳綺文
出版社:貓頭鷹
書系:貓頭鷹書房
出版日期:2015-01-15
ISBN:9789862622308
規格:精裝 / 單色 / 416頁 / 14.8cm×21cm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
商品網址: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3121213&memid=6000007496&cid=apuad&oid=1&osm=league
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推薦,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討論,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比較評比,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開箱文,拉丁文帝國(經典復刻版)部落客
DCF065E51185216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